世博会期间,上海将增加2000辆“世博出租车”,也就是说,这将增加4000个就业岗位。这本是一个好消息,然而记者近日从部分出租车公司了解到,各出租车公司老总们正为这4000名司机的招聘感到头疼。近年来,出租车行业一直处于“青黄不接”状态,老驾驶员一批批离开,新驾驶员却招收不足,就连原先上海出租车队伍的主力军——郊区青壮年也不愿开出租车了。 2000辆“世博出租车”由谁来开? http://www.shljl.cn
听的哥叹“苦经”
崇明的哥郁维的营运证号是“229**8”,这个证号他已用了7年。刚拿到这张证时,郁维兴奋得几晚没睡着,“但如今,收入没有增加,工作却越来越辛苦,年轻人都不愿开出租车了。”
郁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辆出租车两个人“搭班”轮流开,每月交给公司的承包费和各种其他费用加在一起1.1万元,摊到每天就是370元;春秋季不开空调每天油费250元,夏冬季开空调每天油费280元。再加上一天三餐等生活开销及出租车日常维修保养费用,一辆出租车一天的基本运营成本在700元左右。郁维每天早上6点出车,要到晚上7点才能赚到700元左右。 7年前,他每月赚5000元左右,一般晚上10点就能收工。这7年,油价翻了一番,承包费大幅上涨,新增的成本只能靠延长运营时间来消化。他说,多数驾驶员日运营时间都在20小时以上,还有连续运营24小时的。 http://www.shljl.cn
开放户籍有用吗
上海全市共拥有出租车约5万辆,按照“两人一车”配比,驾驶员队伍在10万人左右。 2001年上海出现了首张“2”字头编号的出租车营运证;到2008年“3”字头编号的营运证比比皆是。运营证编号首位数升一位,意味着有10万人进这个行业,同时有10万人离开这个行业。照此计算,出租车行业每年人员流动超过1万人。驾驶员流动越快,说明“的哥荒”问题越严峻。据了解,强生、大众等品牌出租车企业都会配备一批“顶班司机”作储备,但近两年储备量已为“零”。一些中小型出租车公司已把“两人一车”改为“一人一车”。
不久前,上海市交通港口局宣布正研究在持有上海居住证的人员中招募出租车司机。沪上多家出租车公司负责人都认为“不可行”。持有居住证的人员多数属于“引进人才”,一般都拥有较高学历和稳定的工作,这些人怎会跳槽来开出租车?
吸引力如何提升
据统计,去年上海出租车客运量日均304万人次,占全市公共交通客运量23%。到2010年世博会召开时,上海出租车的日均客运量将达330万人次,如果不增加出租车运力,“打车难”状况将更为突出。
上海已决定增加2000辆新型出租车,组成“世博出租车队”。各出租车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可以抽调优秀驾驶员去开世博出租车,但这无异于“拆东墙补西墙”,并不能实际解决驾驶员缺乏问题。
http://www.shljl.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