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车行业的严冬
|
发布者:上海零距离 发布时间: 2012/11/26
浏览次数:
|
客车行业已经风光不再,近几年客车业销量剧增,而不见客车运输行业的“萧索严冬”。 过去20年,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客车行业经历了大发展。十多年来,客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源于居民收入增长、城市化和农民工迁徙对客运的需求。90年代以前,居民出行很多是依靠自行车和步行,甚至90年代的前几年,这种依赖还比较严重。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出行过渡到使用公共交通;同时,人均出行次数也同步增长,因此,公交的需求快速增长。而城市化进场的快速进行,增加了乘坐公交的人群基数。这三个因素都促使了城市公交的快速发展,贯穿了21世纪的前后20年。1997年以后,全国高速公路网建设使长途客运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直到2009年,公里客运蚕食铁路客运的市场份额十分明显。短途客运高频次发出,长途卧铺快速发展,甚至有广东道黑龙江的长途客车。2002年之后,农民工大迁徙促进了人口流动,这对客车需求起到了极大的拉动作用。 2008年和2010年的两场盛会,是客车行业最后的狂欢。这期间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增长,有钱了,买车也就容易了,而两场盛会是最好的理由。各地政府纷纷自己购车,长途奔袭参加盛会。为什么不坐火车和飞机?因为那样的话去了上海和北京后就是平民了,而客车自主调配、随时接送,方便多了。 2012年的校车是个美丽的谎言。到了2011年,客车市场明显增长乏力,经济的不景气和前两年的透支让整个行业徘徊不前。幸好2011年末学校车辆安全事故频发,这给投机者制造了炒作的极好借口,60万、100万的数字频现媒体,似乎客车市场前景一片光明。然而危机正在步步逼近。以上这些因素已经消失或者正在消失。随着收入的进一步增至,人们的出行将从公交过渡到私家车,事实上,这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了。试想:十年后你还会乘坐公交吗?二十年后呢?长途客车正在逐渐被高铁取代,而农民工迁徙,已经在减少了。 客车行业面临转折,而高铁和地铁的巨额投资加速了这种转折。客车主要用于长途客运、市内公交、旅游大巴、公司班车、校车等。 高铁投资是对长途客运的当头喝棒。2009年开始,铁路投资数十倍增长,建成了数万公里的高铁网络,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大中型城市。高铁以其高速、安全、准时,极大地替代了长途客运。300公里/小时的平均速度,让400公里以上的线路黯然失色,长途线路大量缩减,包括城市—城市和城市—城镇线路,甚至部分城镇—城镇线路。同时,大城市间的短途公路客运也极大地被高铁取代,客运量大幅萎缩。随着高铁网络的进一步完善和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供,长途客运将基本退出市场,短途客运将挣扎求生。 城市地铁项目的大跃进又是重重一击。目前,已经有数十个城市在进行地铁建设,未来几年将陆续投入运营。地铁以其快速、可靠的特点,对公交的替代性极强。这些线路往往客流密集,这意味着地铁将挤占公交大量的市场份额。城市公交将从公共交通的绝对主导退居其次。旅游大巴和公司班车所占的市场份额本就不大,不能承担起带动整个行业需求增长的重任。校车的投入主要依靠财政补贴,现在地方政府财政紧张,校车投资就只能先放一放了。有些地方干脆就不购买校车,比如海南省,中小学生乘坐公交上学免费,校车自然就免了。况且校车政策推出半年多了,需求并没有出现井喷式增长。 有人说不是还有出口吗?发达国家私家车盛行,并不需要那么多客车;发展中国家很少有像中国这样人口密集、需要长途迁徙的国家,他们的需求是杯水车薪。情况更严重的是,客车生产商误判了形势。在需求大增的2010年,各大生产商纷纷投资扩产,客车行业它只是个组装厂,并没有核心竞争力。零部件基本上是购买的,包括许多关键零部件。而它组装的工艺并没有多高,校车展上展品瑕疵斑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