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座次: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和上海通用、东风日产
日系车的领军企业东风日产,将在销量方面向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发起挑战,而东风日产上半年的出色业绩,也正是支撑其挑战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这榜首“三强”的信心所在。
成立七年以来,东风日产一直保持着极其惊人的增长率。2004年到2009年的销售数据显示,2004年上海大众销量355000台,2009年销量729007台;2004年一汽大众销量300118台,2009年销量682000台;2004年上海通用销量252000台,2009年达到728000台;而东风日产2004年刚起步时销量只有61000台,到了2009年则激增至518968台。从2004年成立之初的6万辆,到2009年的近52万辆,东风日产的产销量增长超过8.5倍,而这一增长速度,是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和上海通用所难以企及的。
在渠道布局上,纵向来看,随着一线城市市场的销售增速逐步放缓,二三线城市市场巨大的潜力正得到汽车企业的加倍重视,而在二三线城市市场上,东风日产率先采取4S专营店和直营二级网点并进的方式,快速从中心城市向二、三级,四、五级中小城市拓展,其网络建设策略被业内称为“领先诸强半步”。2009年的销售数据显示,二三级市场对东风日产整体的贡献已经超过了50%。横向来看,东风日产已经不只是固守南方市场,而是着眼于全国市场的战略布局:在华南市场拥有17%的市场占有率、依旧处于霸主地位的同时,东风日产正在积极开展“西南战略”、“华东崛起战略”,继续进行渠道挖掘和延伸。截止2010年6月中旬,东风日产一级营销网点已经由去年底的391家增至419家,二级网点由191家增加到203家,二手车有效签约网点达到80家,“易租车”增值服务网点12家。虽然与上海大众VW品牌及SKODA品牌超过700家的“四位一体”特许经销商和特约维修站相比仍有差距,但已经与一汽大众和上海通用的全国地级市覆盖率“起头并肩”。
在营销领域,“传统三强”与东风日产表现出行业第一集团的实力。上海大众旗下斯柯达“Fabia晶锐-光明寻牛记”、一汽大众速腾“咖啡+牛奶”的反转剧视频营销、上海通用签约米勒拍摄《越狱》风格的雪佛兰科鲁兹广告片,均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反应。东风日产同样体现出了品质和营销并重的思路,善于利用社会热点、勇于尝试多种新营销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例如在世界杯期间,网络调查显示,东风日产的营销力度和影响力超过了“传统三强”。借助央视、体坛周报等优质体育媒体平台,东风日产“超级球迷”活动不但为东风日产集聚了人气,提高了品牌知名度,也直接作用到了销售端,2010年6月东风日产奇骏和逍客的销量首次突破万辆,其中便有“超级球迷”的一份功劳。而同样引起社会关注的“东风日产骊威连连看”活动,则成为汽车行业网络互动营销的经典案例。通过建立品牌虚拟社区,利用网络游戏网罗人气,与消费者进行趣味互动的同时获得了丰富的消费者数据库资源。“骊威连连看”吸引了几十万的忠实粉丝,更是促使了其中不少人成为现实生活中骊威的购买者。
目前,中国已经是日产在全球的最大市场,而东风日产也已经成为了中国第四大乘用车企业,从市场和企业两方面进行衡量,都决定了东风日产要直面“三强”的挑战。客观而言,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和上海通用在市场运营、品牌建设和用户口碑方面,仍代表着行业的最高水平,在现阶段仍保持着对东风日产及其他车企的整体领先优势,但是,一直以来保持着销量高速增长的东风日产,已经具备了更加合理的产品布局,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也已经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认可。作为最具“破局相”的车企,在继续扩充产能、完善渠道布局和加大营销力度,不断提升整体体系竞争力的基础上,东风日产拉近和“三强”的距离,乃至超越“三强”,已并非遥不可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