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集散中心模式分析
|
发布者:上海零距离 发布时间: 2013/10/7
浏览次数:
|
随着大众旅游观念的不断成熟、信息网络的进一步普及和交通设施的方便快捷,大众自行出游的能力在不断增强,散客和自助游客的客流量迅速增加。面对这个市场,旅游集散中心作为一项城市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新兴的旅游运作方式应运而生。自1999年7月上海建立了我国第一家旅游集散中心后,各地纷纷借鉴上海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成立了旅游集散中心。
但是旅游集散中心在具体运作和经营效果上,各地发展则各不相同,在此,零距离租车通过上海和北京两个典型的旅游集散中心发展模式,来探讨我国“旅游集散中心”发展。
上海旅游集散中心模式上海旅游集散中心是上海市旅委下属“十条线”的管理单位,通过8年的运作,已摸索出一套成功的发展模式,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中心不但成为上海旅游出行的中心枢纽,还成为旅游、销售、服务、展示、咨询、洽谈、商务为一体的旅游消费综合场所。 上海旅游集散中心面向的市场将本地居民放在首位,故该中心经过十几年的运营,采取“班次频、线路广、景点多、购票便、车况好、服务优”的自助旅游方式,成为上海市民短途出游的首选,同时也受到中外游客的欢迎。
上海旅游集散中心之所以获得成功,基于如下特点:
1.“毋须预约,随到随走”。为上海市民和到沪旅游的游客提供真正便利性和随意性。与市区内的美亚音像连锁店,联华超市连锁店、上海邮政合作,实现市内联网实时出售旅游套票,此外,游客还可以在“上海旅游网”上订票,通过“11185”接受送票服务。在区域合作方面,上海集散中心还与南京、杭州、苏州、无锡等城市联网,建立区域实时售票网络系统,游客通过上海旅游集散中心网络可以购买到该区域内任何一个景点门票,真正实现“一票到底”。
2.经营管理灵活和创新。集散中心通过向全体员工培训新版ISO9000,在保证中心的服务质量的同时,对产品促销、线路设计上,突出经营管理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中心几乎每月都有新的线路推出,几乎每周推出不同形式的促销方式。另从该中心的网页中,游客可随时了解公司推出线路、产品,更主要的是,游客可以随时了解中心的发展历程,中心下一步的计划等等。
3.优势互补、互利、互动、互联的战略联盟。如在经营的方式上,充分发挥连锁企业的优势,先后与美亚音像连锁店、联华超市连锁店和上海邮政连锁店合作,设置实时旅游套票代售点,这样既便于游客的购买,又降低中心额外设置零售店的成本,又扩大知名度,而且在发展初期,提高信誉度。集散中心推出区域战略联盟的指导思想,推出资源共享、线路共推、市场共拓、信息互通、互惠互利、多方共赢的原则,与长三角的其他旅游强市实行无障碍合作,效果显著。此外,集散中心的成立,对上海城市旅游形象等起到积极效应。
而从北京来看,旅游集散中心是北京市市委、市政府为迎接2008奥运会,作好奥运旅游接待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北京旅游集散中心模式北京旅游集散中心由北京巴士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汽出租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长途汽车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共同投资组建,于2005年9月20日正式开业运营,主要服务对象是国内外来京旅游的散客,以及本地居民到郊区及北京周边地区旅游的散客。中心运营的方针是“政府主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中心发展已有其特色。中心主要服务对象是国内外来京旅游的散客,以及本地居民到郊区及周边地区旅游的散客,首先面向的是进京的外地散客,同时是本地居民,故其线路的推出首推的是八达岭、定陵、居庸关等知名景点的线路,这些景点吸引的也主要是外地游客。
基于各城市旅游目标功能、旅游发展态势、旅游资源特点和客源市场需求,政府支持与企业化的运作之间的度需要把握,因此,一个城市在运作旅游集散中心时,首先需要明确该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功能的定位,再考虑该城市旅游发展态势、旅游资源特点和客源市场需求。 |
|
|
|